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是什么意思

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是什么意思

古人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上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很多人曲解

我们经常听到“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样的说法,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它的前两句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只管去做好事,不要计较前途如何。不同和尚、道士交朋友,就表明他是个好人。 

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行善不求回报,说更通俗点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如果行善还要想象会得到什么回报,那不是行善,那是交易。老子《道德经》中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不会天天告诉别人自己多善良。生活中有很多善良的人,做了好事,不留名,不炫耀,不邀功,不请赏。他觉得那是他应该做的,是一个善者的本性

正是现在缺少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种觉悟,所以才有了社会上我们讨论的老人倒了扶不扶这样的争论。其实,善良不是交易,不需要理性,因为善心是人的本能。《孟子》的《告子章句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凡是人都有恻隐之心,善良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

要知道,善终有善因,行得善缘,必有善果。一个人一生积德行善,不问前程也是前程似锦一个人一生无德无行,偶或行善,必求回报,那么即使处于危难之间也必无人相助。

二、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至于“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大概是因为在古时候,“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里,一个正常人应该是考科举,求功名。而僧道的思想都是淡泊名利,云游四方,在当时得社会就给人以不务正业,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与僧道交往,怕被他们的思想所影响,而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曹公这种观点就很明确,把遁世思想看成不务正业的邪念。比如惜春作诗蕴含消尘遁世之心,常令人担忧小小年纪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贾宝玉厌恶科举入仕,好与妙玉等出家之人攀谈,学习禅机,也常被训斥,就连宝钗都劝他多研究些经世济民的学问,不要弄那些不务正业的东西。

三、独尊儒术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儒家思想长期居于正统的统治地位,尤其汉朝开始独尊儒术。而儒家思想对佛道一些思想是有排斥的,子不语鬼神乱力。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是不去跟那些佛道打交道,认为那都是旁门左道。

四、信僧道是为了什么

最后,还有人提出一种说法,为什么要交僧道只有作恶之后,悔过了,才去求僧道,以求心灵的解脱。所以好人,没有做坏事,就不需要去交僧道了。当然这种说法虽然片面,也有那么一丢丢道理。

小结:

中国文化太悠久而博大精深,在春秋时就有诸子百家,思想都不一样,对于《增广贤文》中的这句话,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许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当时只是因为遇到了不好的僧道才说出这样的话吧。即便现代社会,因为僧道中滥竽充数者多,我们即便敬重某些高僧,但也总是对那些无修为的僧道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