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伯仲季叔的排位

在古代 伯仲季叔的排位

在我国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古人在“字”前常加伯仲季叔来区分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伯,是老大,也称“孟”。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现多用于称呼父亲的哥哥。例:

(1)周文王的长子,传说被苏妲己害死的王子,伯邑考。

仲,是老二。例:(1)孔子排行第二,因此字为“仲尼”(2)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当“伯仲”两字连用时,多用于表示二者难分高低,不相上下。成语有“难分伯仲、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叔,指年少,现多用于称呼父亲的弟弟。

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例:汉高祖刘邦,字为“刘季”,虽然排行老三,但却是家中最小。他当了皇帝以后,曾对父亲说:“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为:现在我所成就的事业和老二相比谁多

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有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三个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

词语“季春” 就是指春末的意思。

一样的分法: 一个月分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别是上旬、中旬、下旬。

在古代,伯仲季叔的排位

伯仲叔季等十个的排序是伯子、仲子、叔子、季子,春子、夏子、秋子、冬子,玖子,末子,土子。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排行第一,仲排行第二,叔排行第三,季是最小的(比如刘邦,名刘季)。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