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界腐蚀原理

晶界腐蚀原理

晶间腐蚀(iga) 如一种金属晶界非常活泼,在晶界或邻近区产生局部腐蚀,而晶粒的腐蚀相对很小,这就是晶间腐蚀。

经间腐蚀是金属碎裂(晶粒脱裂),同时使金属丧失强度。晶间腐蚀是由晶界的杂质或境界区某一合金元素的增多或减少而引起的。

晶粒间界是结晶学取向不同的晶粒间紊乱错合的界城,因而,它们是钢中各种溶质元素偏析或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物和δ相)沉淀析出的有利区城。

因此,在某些腐蚀介质中,晶粒间界可能先行被腐蚀乃是不足为奇的。这种类型的腐蚀被称为晶间腐蚀,大多数的金属和合金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都可能呈现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腐蚀破坏,它与一般选择性腐蚀不同之处在于,腐蚀的局部性是显微尺度的,而宏观上不一定是局部的。

特点是金属的外形尺寸几乎不变,大多数仍保持金属光泽,但金属的强度和延性下降,冷弯后表面出现裂缝,失去金属声,作断面金相检查时,可发现晶界或毗邻区域发生局部腐蚀,甚至晶粒脱落,腐蚀沿晶界发展推进较为均匀。 不锈钢晶间腐蚀,是一种高度局部性腐蚀,发生在金属结构内晶粒间界处及附近。371-816度是其敏感区域,碳含量超过0.03[wiki]%[/wiki]并缓慢通过敏化区,c和cr会从固溶体中析出在晶界上形成cr的碳化物。在晶界附近形成贫cr区不能抵御腐蚀 环境 的侵蚀

1)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元素是铬(cr),当铬含量降至不锈钢耐腐蚀所需要的 最低含量以下就产生晶间腐蚀,即“晶间贫铬理论”。不锈钢中加ti和nb都是为了防止晶间腐蚀。

2)一般来讲,酸性、且高于室温的介质可能引起18-8不锈钢晶间腐蚀,此时材料,如经焊 接或其它热加工,可能导致发生晶间腐蚀,为此,应选用含ti的不锈钢或超低碳不锈钢 反之,则选用一般的不锈钢0cr18ni9即可。00cr18ni5mo3si2是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 钢,耐应力腐蚀、小孔腐蚀的性能良好,适用于制造介质中含氯离子的设备。

3)金属在持久拉应力和特定的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所出现 的脆性开裂,称为应力腐蚀开裂。这种拉应力包括外加载荷,热应力,冷、热加工或焊接残余应力。奥氏体不锈钢在氯化物溶液、高温水、高浓度naoh及连多[wiki]硫酸[/wiki]中均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ssc)。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之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 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