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物有关的汉字演变过程

与植物有关的汉字演变过程

《说文解字》:禾,嘉穀(谷)也。从木从垂省,垂象其穗。

“禾”字本义为谷子,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一棵成熟了的庄稼,上面穗子下垂,中间为叶子,下面为根部。古代史料中常出现“禾更”这个词,指的是古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禾苗”后来引申为粮食作物的总称。甲骨文中还有许多从禾的字,如“稻”。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将这些作物视为同一类的植物了。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前世与今生,每个笔划的形成也都有它的前因与后果。

“草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象,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元素。因此,上古人很早就把它作为重要的象形符号予以表现和使用。至今,从“草木”中衍生出来的常用汉字已多达数百个,在此,我们先列举23个直接与草木象形有关联的偏旁部首作阐述,并从造字源头深入了解它们诞生与演化的过程。

一、草,木,禾,苗均属于五行之木

《尚书·洪范》曰:“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在五行中,之所以木被称之为“三木”,是因为:三木由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相交互而产生,即“天一水+地二火=天三木”,也就是说:当地球上有了阳光与水的共同作用之后,才有了草木禾苗的繁衍与生息。所以,上古人在创造汉字“屮chè”(小草的象形)、读音为“徹”时,就有天地通气之潜在意涵(图1)。

图1-草cǎo 苗miáo

①一根“屮”是小草幼苗的象形

②两根屮就成了“艸”(艹、草)

③当草(艸艹)插在田里时,就成了“苗”字。

图2-禾hé 木mù

①一根“屮chè”长大后,有的成为能长出穗的“禾”字

②一根“屮chè”长大后,有的则变成了“木”字。“木”字比“屮”字多出左右两条根。

二、从一株木生长出来的汉字

当一根“屮chè”成长为一株木以后,从“木”的“根本”、“末未”、“结果”、“采撷”、再到木器的制作等,不同成长阶段分别出现以下不同的汉字形态。

图3-木mù 本běn

①从一根屮(chè)长成一株木时,“木”字比“屮”字(图2)多出左右两条根。

②“本”字长在树木的根部,在“木”字底下位置标注出一横或三点,则会意为根本、原本的“本”字。

图4-末mò 朱zhū

①“末”指树木的末梢部分,“末”与“本”相对应,指树木的细枝末节,末与本相比,“末”则显得相对次要,因此,不能本末倒置。

②“朱”指树木的木心部分,当树木被砍伐之后,木心是红色的(古人多指柏木),既“朱红”,颜色也像丹砂,也称“朱砂、丹红”等等。

图5-本běn 末mò 朱zhū 未wèi

①“本、末、朱”也指树木成长中的开头、末尾及中间阶段

②“未”指未来可以预见的阶段,比如:期待未来可以长出果子,或长出的果子必将成熟等等。倘若,长不出果子,或果子不能收成,则称之为“未果”。

图6-果guǒ 采cǎi

①“果”字来源于树木结果的象形。

②“采”字金文的写法是“上爪下果”既:采摘成果。

图7-杳yǎo 東(东)dōng 杲gǎo

上古人认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因此,早晨的太阳从東“木”方位开始渐渐升起。“杳、東、杲”三字,正是表现早晨太阳升起的三个不同阶段,即:

①从黎明前的“杳”(日在木下)

②到太阳渐渐升起到木中间的“東”(日在木中)

③再到临近中午时分的“杲”,日在木上,杲杲烈日之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图8-才cái 干gàn

①“才”字有双重涵义。(图左a)《说文解字》曰:“草木之初也”,意思是:初生的草木刚刚才开始生长(图左b)“才”则表现为:已成才、成大才之木。

②“干”字表示:树木有主干和枝叶,主干部分才更有机会成为“才干”。

图9-存cún 在zài

①才与子合为“存”字,“有才有子”才能优化传宗接代,才可以永续留存。

②古人常常让大的木“才”树立在“土”的旁边,并以此会意为“在”的标记符号。所以,“存”与“在”皆以“才”字为偏旁、为“存在”。

图10-爿pán 片piàn

①把可用于制作家具的“才干”对半劈开,左边为“爿”字,右边为“片”字。

②左“爿”合右“木”而成“牀(床)”字、左“爿”合右“女”而成“妝(妆)”字、左“爿”合右“土”而成“壯(壮)”字。

③“片”合“卑”为“牌”、“片”合“反”为“版”、“片”合“卖”为“牍”。

图11-制zhì 束shù

①“朱”与“刀”合成“制”字。朱为木心(除去树皮与枝叶),当木匠们用刀斧刨制木料时,“制”字诞生了。

②“束”字像一捆木,当人们把捆绑在木中间的那条绳子给勒紧时,于是,“束”字出现了。

以上汉字都是伴随着一草一木而成长起来的,每个汉字的出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汉字故事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国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