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古城的来历

泗水古城的来历

泗水城始建于春秋初叶(公元前 770 年左右)原名虚汀(读xuting),是因为城址东临济河、西临玄帝庙河,北临泗河,三面临水,形若水边一洲,所以取名虚汀。

每逢汛期,城址常被水淹,由于迷信,为避水患,将汀字的水字旁改为木字旁而写作虚朾,仍读作“虚汀”(“朾”本读 zhen,即船,意为城似水中之船而免遭水淹)。

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第四卷记载:“虚朾春秋地名。鲁襄公时,仲孙蔑会诸侯于虚朾,谋救宋。汉为卞县地。”

《春秋·成公十八年》载:“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隋开皇十六年(公元 596 年),泗水县治所由卞城(泉林)迁到这里,遂以县名改称泗水城。

此后,泗水城作为泗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县及县城名称世代相沿,至今未变。

古县“泗水”之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长达1400余年,具有古老而鲜明的地名词语文化和深厚而独特的地名实体文化(地域文化),构成了泗水县灿烂的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