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什么样的官职

太尉是什么样的官职

太尉最早始于秦国,是治军领兵的重臣。

到了北宋时期,实际上沿袭隋唐时期的习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朝廷官职中相对最高的品级,但是它们都没有什么实际职事,一般只是作为加官。或者作为升迁资序所用,并没什么执掌的职力。

而其中的太尉,在一开始时是在太保之下,但是从五代以来则不断提升,直至仅次于太师而在太傅之上,也就是太师、太尉、太傅这样的新顺序。

宋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则取消被少师、少傅、少保代替。

因为宋朝的太尉是武阶官的最高位,所以在官场上,对于许多升到较高官阶,但实际并未获得太尉之职的官员,也会奉承为“太尉”。

宋朝比较出名的太尉实职有高俅、岳飞。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中国古代职官。西汉始置,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西汉军制,平时,中央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并不直接领兵。

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作为大将军、骠骑将军的加号。东汉,复置太尉官,与司徒、司空为三公。历代沿置,均为加官,无实际职务。到元朝时被废止

太尉,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