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下影子的变化

太阳下影子的变化

规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影子产生机理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它是一种光学现象。

扩展资料:

在物理学中,影子变化分为本影和半影:

本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完全黑暗的区域。此处发光体的光线完全被物体阻挡,而没有任何光线到达。

半影是指天体本影周围有部分光通过的影区。呈圆锥形,顶端指向太阳。其边界同月球(或地球)、太阳相内切。在半影区内只能见到部分太阳。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时,便发生日偏食。在影像上,半影是通过观察影像来认识物体的主要障碍,半影又称为模糊阴影。

太阳下影子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夏天正午太阳下影子比较短,冬天影子比较长.其中6.23日北半球影子最短,南半球影子最长,12.23日南半球影子最短,北半球影子最长.一般规律为:春天比冬天短,夏天比春天短,秋天比夏天长,冬天比秋天长.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由于每年有两次太阳垂直射的机会(在回归线上一年就一次即:北回归线6.23,南回归线12.23)因此在太阳在垂直照射的这天影子最短(没有).一般规律为:若在北半球从冬天开始随着回春,影子开始变短(此时影子指向北面),直到太阳垂直照射没有影子,然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上,影子少有变长(此时影子指向南面),直到6.23达到指向南面的影子最长点,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南下,影子开始变短,经历第二次太阳垂直照射,没有影子,太阳继续南下,影子再次指向北面,开始入秋,影子越来越长,直到冬天影子最长(12.23).南半球情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