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是谁定名

天安门是谁定名

清代的顺治帝。

1、清顺治八年,帝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这个名,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2、明清时期,天安门便是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高为33.87米。

      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17年,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1457年7月,承天门(天安门原名)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又请蒯祥出谋划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又重新修建,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天安门,是北京和中国的象征。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天安门名字的由来在民间有一个说法,相传闯王李自成攻进京城后,在承天门用弓箭射向牌匾上的“天”字没有射中,其属下变安慰闯王说到“有天命者任自为”,闯王误解为是在说他没有天命,便要下令杀了下属,后来清朝统治者听了这个传闻,便将“承天”改为“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