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类型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类型

中国科幻小说大致分为草创期(1902—1949)、开拓期(1950— 1966)、复苏期(1976—1984)和发展期 (1991—2011)。

草创期(1902-1949)

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谁写的呢你一定想不到,居然是历史课本上的老熟人,梁启超!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上连载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但其中掺杂了非常多的科幻内容,大概是出于对科学的信任期盼之心吧!小说共5回,约9万字,畅想了中国自1902到1962年的变迁。而且,梁启超还成功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1904年,中国第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诞生了,作者“荒江钓叟”,真实身份至今不为人知。文章共计发表了35回,约13万字,可惜并未完结。小说幻想了主人公搭乘“气球”,辗转亚非拉、大洋洲,一路披荆斩棘,寻觅妻儿的故事。可惜,这部小说没有完结,共发表35回,约13万字。

1905年,中国才有了第一部完整的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发表在清末文学刊物《小说林》上,作者是徐念慈。小说主人公新法螺先生被一阵“宇宙大风”吹得灵肉分离(这很有传统志怪小说的味道),灵魂游历到了月球、金星等地,最后又回到地球。

1929年,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的郑文光出生了,他自幼喜欢文学,并接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曾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陆续发表自己的作品,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奖项的科幻小说)、《第二个月亮》。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1932年,老舍写下了《猫城记》,连载于《现代》杂志,这也是他生平唯一一部科幻作品。主人公坠落火星,偶遇智慧生命“猫人”。但这部小说其实是披着科幻皮,暗讽社会黑暗,封建礼制的讽刺小说。

开拓期(1950-1966)

1950年和1951年,张然的《漫游太阳系》、薛殿荟的《宇宙旅行》相继出版。两部小说都以探索外太空为主题,尽管都包含了少量的科幻元素,但两部作品都更加偏向科普类书籍。

1954年,科幻之父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在《中国青年报》刊出。小说讲述了3位向往宇宙的少年,偷偷开走了一辆飞船飞向火星的故事。这篇小说也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

1962年和1963年,萧建亨的《布克的奇遇》与王国忠的《黑龙号失踪》分别出版,这两部作品曾是不少人童年科幻启蒙的读物,深受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复苏期(1976-1984)

1978年,国内第一部畅销科普向科幻小说,叶永烈先生所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首印150万册,改编成了连环画之后,又印了150万册。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小灵通”去往科技发达的“未来市”,见到了21世纪的新科学、新技术,人造器官、人造粮食、人工降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这部小说,寄托了大家对“科技未来”的向往之情。

1979年,由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主编的中国最早的科幻杂志《科学文艺》诞生,它就是《科幻世界》的前身。

发展期(1991至今)

1991年,《科幻文艺》正式更名为《科幻世界》,读者群体定位为青少年。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也于成都召开,中国科幻终于接上了国际轨道。

2006年,《三体》第一部,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三体》系列,为中国科幻小说,创造了新的高度。

中国科幻小说大致分为草创期(1902—1949)、开拓期(1950— 1966)、复苏期(1976—1984)和发展期 (199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