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改草是哪一年

马丁路德改草是哪一年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他1483年11月10日生于德意志萨克森州埃斯勒本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第二年,全家迁居到当时的采矿中心曼斯菲尔德。父亲汉斯·路德成了一个矿工,靠租用领主三座小熔铁炉起家。汉斯希望儿子光大他的事业,因而于1501年把路德送进埃尔富特大学学习法律。在这里路德深受唯名论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于1505年离开了父母、朋友、亲戚,并完全违反他们的意愿,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研究神学,后被修道院送往维登堡大学学习。1515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从1505年起经过8年的隐修,路德于1513年在隐修院的钟楼里突然领悟到上帝的公正与他的惩戒力量毫无关联。随后路德又在维登堡大学讲授使徒保罗写给各地教会与个人的书信中得出了自己的中心教条——“因信称义”。“因信称义”的主旨就是一个人的救赎全在于信仰。也就是说上帝的公正不需要无休止的善功,不需要宗教仪式。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靠自己的善功得到救赎,人类得到救赎——称义,完全是上帝赐予那些预定得救的人的。 1517年10月31日,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教会宣称只要购买了这个,就可以在死后升入天堂)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路德开始时只是想在同行之间进行一次学术性的讨论,因此《论纲》是用拉丁文所写,但一个好事者却将其翻译成了德文。社会各阶层马上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论纲》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是犯了错误和违背基督教的原理,指出基督徒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马丁·路德当面对这位教皇的代表说: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都会犯错误,并勇敢地为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翻案。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