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中哪个启示最大

谏太宗十思疏中哪个启示最大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征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唐太宗经过即位初期的励精图治后,生活逐渐奢靡。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这篇奏疏,后朝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这篇奏疏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即使到了现代,结合今天的现实情况和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和汲取一些积极的观点,作为借鉴和参考。

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奏疏开篇即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直接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经过探索和改革,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