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王弗的故事

苏轼与王弗的故事

 天北宋至和元年(1054),十九岁的苏轼和十六岁的王弗成亲,之后两人一起度过了十一年,在苏轼三十岁时,王弗病逝。 

   苏轼和王弗的爱情,其实被提到的不多,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民间传说,是“唤鱼联姻”。

 王弗是眉山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而苏轼年轻的时候曾在书院随王方读书。当时他读书的那个书院旁有座寺庙,立于峭壁之上,峭壁下面又有一口潭水,里面养着许多鱼。

   寺院长老和王方寻思着要给这口潭取个名字,就召来大家征名,各种各样的名字如藏鱼池、跳鱼池、观鱼池等都不能令人满意。

   这时候,苏轼一声“唤鱼池”出来,赢得满座喝彩,与此同时,王弗也让丫鬟从闺中送来了自己想的名字,居然和苏轼的一模一样。王方很欣赏苏轼的才华,就将王弗许配给了他。

  这段故事在《青神县志》上也有相关记载,不管真假,也都是一段美好的情缘了。

   不知为何,苏轼在王弗生前似乎没有为她写过诗词,而是在王弗去世后,他才悲痛地写了一篇《亡妻王氏墓志铭》。

   从苏轼的记述中,可以看出王弗是个典型的贤妻,孝顺、聪慧、细心,对苏轼的爱深沉而内敛。

  虽然苏轼之前少有写王弗,但也不能说他对王弗就是不爱的,可能是在平时相处的时候不知道,但当伊人逝去,他才深刻体会到那种痛楚。他为王弗写过最出名的词,当属王弗去世十年后。

   那是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的晚上,苏轼当时在密州任知州,晚上睡着时忽然梦见了王弗,十年一入梦啊,苏轼从梦中惊醒,心中还遗留着那种巨大而悲怆的情绪,于是写了一首感动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历史上很早就有悼亡诗,但用词写悼亡的,堪称苏轼首创。他的这首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这样的真情流露和悲切,可见苏轼对王弗的真心。

苏轼与王弗,彼此仰慕才华,自由恋爱,他们的结合一度被传为浪漫佳话。

所以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仍思念深深,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世人有所不知,王弗是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但并非是苏东坡第一个谈婚论嫁的对象。在遇到王弗之前,苏东坡曾有过一段“逃婚”经历。

那时苏洵与雅州知州雷简夫交好,雷简夫尤为欣赏苏东坡的才华,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苏东坡正是翩翩少年郎,卓尔不群显锋芒,雷家有女初长成,琴棋书画样样拿手。在苏洵与雷简夫看来,两家是门当户对,秦晋之缘。

但是少年苏东坡“好道”,不愿落入世俗尘网,欲从婚姻的枷锁中逃脱,最后被逼无奈逃到了山上。

晚年的苏东坡曾回忆此事,毫不掩饰地在与友人的书信中说道:

轼龆龀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

——《与刘宜翁使君书》

轼少时本欲逃窜山林,父兄不许,迫以婚宦,故汩没至今。

——《与王庠书》

后来,苏洵发现了端倪,雷简夫穷奢极侈的背后其实是损人肥己。加上刚经历了丧女之痛,苏老泉深刻体会到了包办婚姻的苦果,不想儿子重蹈覆辙,遂不了了之。

No

02

苏东坡、王弗的爱情故事一半始于“巧合”,一半始于“父母之命”。

有说苏东坡“逃窜山林”寻清净的地方,正是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所执教的中岩书院,王弗即为王方之女。

也有说当时苏东坡正在青神中岩书院求学,书院旁边有绿潭,水自岩穴出,流入潭内,是一个天然的鱼池。

一日,王方邀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为山池取名,实则想为爱女挑选一位乘龙快婿。才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堆名字,评委王方始终觉得差了点意思。这时,苏东坡见池中鱼儿听到有人拍手就会跃出水面,当即脱口而出“唤鱼池”,令王方拍手叫绝。巧的是,躲在一旁围观的王弗想的也是这个名字,并叫丫鬟送来题名,如此心有灵犀,众人皆曰:“不谋而合,韵成双璧。”这一巧合成为二人爱情开端。

后来,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苏、王两家结为姻亲,让这份“巧合”有了更深的羁绊。

No

03

婚后,王弗把小家经营的有声有色,作为进士之女的她,一开始并没有向苏东坡过多显露自己的才华,只是在旁边端茶研墨,红袖添香,终日不去。

一次,苏东坡背书卡壳了,在一旁的王弗忙及时提醒,这让苏东坡很是惊讶,问其他书,她也略皆知之,才知道自己夫人是个隐藏的学霸。

得如此秀外慧中、知书达理的贤妻,让苏东坡倍感安心。往后的日子,王弗常伴东坡左右读书,俩人志趣相投,以文字为乐,此唱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