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什么叫白乐天

白居易为什么叫白乐天

白居易字乐天,所以叫白乐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他不论仕途如何,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一份良知,关注平民的苦难生活,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他所写的诗篇,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被广为传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人的名和字是要建立密切的对应关系。白居易名“居易”,他首先把自己的名字与《周易·系辞》挂钩。《周易·系辞》:“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他把自己的名字解释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后面的话里恰好又有“乐”和“天”二字,而且下文还有“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论述,因此他取字为“乐天”。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所以又叫白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