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恐龙会爬树

什么恐龙会爬树

值得一提的是,长臂混元龙会爬树的体型非常娇小,和我们印象中动则数吨的恐龙完全是两个样子,长臂混元龙的体长只有三十二厘米,体重不过三百多克,成年人的巴掌就足以放得下它,如果能生存到现在,人类完全能把它当成掌上萌宠来饲养。

但别小看体型娇小的长臂混元龙,当时的它可也不是其它恐龙能随便捕猎的,单单一个滑翔能力,就足以把其它恐龙甩出五条街去了,用现在的话来讲,长臂混元龙怎么说也是个空军,地面的恐龙就是想打他也打不着啊,而且体型娇小的它也很难成为其它大型猎食者的目标,为了这么一个小家伙耗费半天力气也不值得。

因为有些恐龙的,它的后脚十分的发达,能够让他跑的速度更快,他也的时间也更长,所以说恐龙比大多数的动物都擅长爬树,因为他们有的恐龙还需要用树来做成支撑才可以支撑它们在空中滑翔,甚至还有的艺龙也会在恐龙中进行做窝,所以说恐龙和树重要

近几年,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另一类奇特的恐龙,它和剑龙一样也属于鸟臀类恐龙,这里保存有非常完美的化石标本,那就是一类“会爬树的恐龙”——棱齿龙。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棱齿龙的渊源。

在地球历史上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曾生活过许多用两足行走。两条腿呈站立姿式、后肢上也只有3趾的恐龙,乍看上去这些特点与现代鸟类的某些特征十分相似,因此,古生物分类学上把这类恐龙归属于鸟臀类中的“鸟脚龙”。

鸟脚龙属于鸟臀类恐龙中的一个分支类群。鸟脚龙化石在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都有发现。我国发现的鸟脚龙化石材料也非常丰富,如内蒙古发现的“禽龙”,山东、黑龙江发现的“青岛龙”、“山东龙”等鸭嘴龙类恐龙。但是,这些鸟脚龙都是属于白垩纪的恐龙。

我国有没有侏罗纪时代的鸟脚龙化石呢有,而且还真不少呢。它们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晚侏罗纪地层中,有三巴龙、盐都龙、工部龙、晓龙、灵龙等5种鸟脚龙化石。在古生物分类学上,它们都归属于棱齿龙科。

读者可能不会忘记,人类第一次认识的恐龙这类动物化石就是“禽龙”,禽龙属于鸟脚龙。1822年,英国的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化石,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序幕。1878年有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那就是在比利时的贝尔尼沙煤矿,一次发现30多个禽龙骨架化石,其中有17具完整的骨架保存在比利时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

1944年,在四川盆地的威远县发现了禽龙化石,杨钟健教授研究后将其命名为“岳氏三巴龙”。遗憾的是,由于三巴龙化石材料破碎,不能肯定就是禽龙化石。我国发现的禽龙化石材料都很破碎,这类恐龙化石,在我国其他省份发现很少,这里不作详细讨论。

现在,让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下奇特的棱齿龙。由于四川盆地保存的棱齿龙类化石不但材料丰富,而且有完整的骨架、完美的头骨,我们理应重点介绍。

棱齿龙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是一类个头很小的恐龙。体长一般1~2米,身体结构相当轻巧。它的前肢短,后肢长,四肢骨中空,靠两足行走。前上颌骨生有牙齿,下颌骨前方保留了1块骨齿,腰带为典型的四射式,因此它也属于鸟臀类恐龙。

棱齿龙的后肢有4个脚趾,第五趾已经退化脚趾长而灵活。前肢有5趾,第五趾小而与腕骨呈直角,趾端生有细长的爪。由于它的四肢具有上述构造特征,所以许多古生物学家推测:棱齿龙是一类会爬树的恐龙。因为它身体轻巧,“手”脚灵活,适于抓握和攀缘树枝,在丛林中过着树栖生活,以植物的嫩枝叶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