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得位不正的原因

赵匡胤得位不正的原因

赵匡胤是后周臣子,“以臣犯上”欺负柴氏孤儿寡母而夺得皇位,柴氏对赵匡胤不薄,因此,在史上颇多非议。

当然,五代十国时期的君主上位的过程与赵匡胤差不多,都是拥兵自重的大将武力夺位,所谓得位不正不过是一种无视客观事实的主观论调

赵匡胤相较于其他军阀而言,要厚道得多,即位后,赐予柴氏丹书铁券世袭爵位。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了后周7岁小皇帝的皇位。而赵匡胤是小皇帝顾命大臣,是周世宗最信任的人,这么看来赵匡胤人品似乎有问题,但是赵匡胤当了皇帝不但没人骂他,还都说他好,原因如下:

“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54年间换了14位皇帝,平均3年多,就换一个。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只要你手中有兵权,都可以尝试做皇帝的味道,这样的事情多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好谴责了。

精心谋划,上演被动上位大戏。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场兵变是赵匡胤义兄赵普导演,赵匡胤主演的大戏,它非常成功地塑造了赵匡胤被黄袍加身的形象。赵匡胤黄袍加身是被动的,不造反军士们就会杀他,为了保命,不得已而为之,纯是无奈之举。既然不是主观意愿,罪责当然就小得多。

大施仁政,收买人心。黄袍加身赵匡胤提出三条要求,一是兵变部队不可烧杀抢掠二是妥善安置并照顾好后周少帝和太后三是后周政权大小官员全部留用。这样一来,就打造了赵匡胤兵变部队文明之师良好形象,人心归附。个别抵抗者被平定后,赵匡胤不但没有定罪,反而给予奖励,说他们忠心,展示了他博大胸怀。赵匡胤当皇帝后不杀功臣也给他加分不少。此外,他还提出永不加税,减轻了老百姓负担,百姓当然说他好。

明君光环,瑕不掩瑜。唐宗宋祖是明君,唐太宗创造了万国来朝局面,宋太祖开启了文明治国先河。受人敬佩的一代明君,小小瑕疵影响不了伟大功绩。

赵匡胤是收买人心的高手,人心所向,当然名声就会好。

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主要是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周世宗柴荣死后,他的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今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今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赵匡胤起床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