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字的演变

竹字的演变

字源演变

“竹”,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象形字。《说文》:“竹,冬生艸(草)也。象形”字形像两株并列的竹,有下垂的叶子。也指“竹简”《墨子》:“故书之竹帛,琢之槃盂”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

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竹”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竹”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竹的字源演变图

竹的字源演变图

甲骨文的“竹”字左右像两个竹枝,竹枝的下方各有三片竹叶。

战国文字的“竹”字,竹叶符号由甲骨文的下方移到了竹竿形状的上方,形似两支并排的竹子。

战国金文下面还多出两个小横,有人解释这两横为竹子整齐并排的样子,有人解释为泥土。

小篆的形体只沿袭了金文的主要部件,即两个竹枝并排的形体。隶书以及楷书都进行了笔画的规整,但大致还能看出竹子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