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黄釉绿釉特征

明代黄釉绿釉特征

黄釉瓷有高温和低温之分。明代洪武时期并未见有传世的黄釉瓷,而永乐时期开始烧造出纯正的黄釉瓷,但是传世器物非常少见,一般是以撇口盘出现。

明代宣德时期的黄釉瓷烧造得已经非常成功,器物的器形以盘类和梨式壶较为多见。

其中盘类器物盘壁较深,圈足略高,胎质较厚,釉面肥厚,十分滋润,黄釉施到底,但是施釉不均匀,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泛白的现象出现,而且橘皮纹是宣德时期比较典型的特点。

明代成化时期的黄釉瓷已经烧造得炉火纯青。常见的器形主要有碗、杯、盘等。此时的“娇黄釉”呈淡淡的鸡油黄色,胎质洁白,釉面匀净自然,制作十分规整。

成化黄釉瓷一般以光素器居多,但是也有一些暗刻龙纹的器物出现。

明代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可以说代表了明代黄釉瓷的最高制作工艺水平。此时烧造的黄釉瓷数量和器形为明代之最,而且工艺也相当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