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生来就有的四种品德

孟子认为生来就有的四种品德

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 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孟子的四端指的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种德行。四端是孟子的性善论思想的重要部分,孟子认为四端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本性

孟子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善良,并以四端说作为论证。孟子认为人在后天应该通过道德修养来发扬本性中的四端,做到仁、义、礼、智。

扩展资料: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