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国家观念主要是

晚清时期的国家观念主要是

晚清时期的国家观念,以西方政治学思想理论为核心,主要是国家有机体论。

国家有机体学说,西方地缘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提出。

1901年他在《国家空间增长的规律》一文中,将一个民族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认为一个寻求领土(生存空间)扩张的国家就好像是一个正在生长的生物有机体寻找生长空间一样。

瑞典政治学家契伦(R. Kjellen)进而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国家有机体在发展中争夺生存空间是自然法则所确定了的。并提出“决定国家生命的因素是维持生存权的本能、扩充领土的意向和伸张权力的意志”。

德国地缘政治学家卡尔·豪斯霍弗尔(K. Haushofer)1924年在其创办的《地缘政治学》杂志撰文指出,国家在永恒的生存中有很多需要,但是最基本的是生存空间的需要,国家有机体的生长和发展依赖于生存空间的获取。并认为传播民族文化和实行经济“分工”是征服空间最有效的途径。

晚清时期的国家观念主要是

晚清时期的国家观念,以西方政治学思想理论为核心,主要是国家有机体论。

在清末民初,民族国家观念经历了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民族与国家本属于不同概念,而统一成一个联合体。现代民族国家在西方的起源来看,则主要是“一民族一国家”的模式,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形成了具有独立的主权国家。中国在接受民族国家理念的过程中,也曾经将民族与种族、国家概念搅合在一起,这也跟中国以汉族为正统的传统观念有关。梁启超的思想经历了单民族国家建构到多民族国家建构,起初他认为“各地同种族、同语言、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当时反清排满的呼声很高,要建立汉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