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哲理

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哲理

自然万物的存在及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万物各自得到阴阳形成的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相应的滋养而成长。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我们的宇宙观,它来自于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从而成为价值追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尚中贵和”等,成为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文明理念,进而上升到和谐社会的价值维度。“养”的作用在于成物,让天地间萌生出来的万物能够得到滋养以顺利成长成材。这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万物是共同存在于一个大自然的共同体当中的,都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所以《荀子·富国》中提出了“万物同宇而异体”的思想。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自《荀子·天论》。

荀子在《天论》中批判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将宗教之天、道德之天拨正为自然之天,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

文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其大意为,天上众星相互伴随而旋转,日月相互交替照耀,四季轮流控制着节气,阴阳二气周流变化,风雨博施于天地间,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滋养而成长。

看不到大自然如何运作生成万物,而只能看到它的功绩,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妙之处。

荀子要言不烦,其在天人关系上的深刻哲思,可以转化为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构建生态哲学具有理论价值,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意思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这一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这一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要“今日事,今日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