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主张慎于言

孔子为什么主张慎于言

孔子主张慎言,很有道理。有的人,说话有分寸,得体适宜,让人感到温暖。

有的人,说话让人难过,没轻没重,伤害别人还自得其乐。

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很让人反感。真的要慎言,祸从口出,自己没留意,但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的时候同样一句话,环境不一样,容易产生误解。

孔子把“敏于事”“敏于行”同“慎于言”“讷于言”相对比而言,说明他是提倡实践、提倡言行一致而反对言行不一、反对夸夸其谈的。

孔子认为“言”与“行”的关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言语有承诺而行动上不能兑现,是可耻的。并且认为受人尊敬的仁者说话之所以谨慎,就是顾虑兑现承诺不容易实现。

因为祸从口出,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说错了话,给自己带来了祸患,所以孔子主张慎于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学问要严谨。 祸从口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做人要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