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解常数计算公式

化学溶解常数计算公式

用S表示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有定义就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0.165克氨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0.165克/100克水。

又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要溶解36克食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食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100克水。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特别注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扩展资料: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

例如,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溶剂,甲醇和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互溶。大多数碱金属盐类都可以溶于水苯几乎不溶于水。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₂·2H₂O和Ca(OH)₂·12H₂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