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皮中气孔数目叫什么

下表皮中气孔数目叫什么

皮下气孔是试棒表面存在较严重的点蚀缺陷,表面下约5mm的范围内存在的空洞称为皮下气孔〔2~5〕,皮下气孔中卷入了Ca、Si、Cl、S等夹杂元素。由于气体被阻挡在金属体的近表面处,形成气泡,并在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将该处表面层的金属顶得凸起来,呈小丘状。

球铁件的皮下气孔经常出现在铸件表面的表皮层内,一般位于表面下0. 5 - 2m m处,直径也多在0. 52mm之间,在铸件的各个表面上都有可能产生。其内表面不一定是光滑的和近于球形的。已经证实,在气孔的内表面上附有石墨薄膜和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的SiO2-MnO氧化物的化合物,有些皮下气孔,在铸件落砂清理后即可发现,但大多数要经热处理喷丸或经机械加工除去表面的氧化皮后,方能清晰地显露出来。这些气孔大都呈针状、圆状,与铸件表面垂直,属于反应性气孔。

总的来说,球铁的皮下气孔问题主要是一个氧化问题,或者是外来元素,如及Mn的氧化,或者是溶于铁水中的碳的氧化。用粘土砂型时,这类气孔中气体大都为H2S气体、镁蒸气、氢气和CO气体。用树脂砂造型时,还会出现氮气孔。此外,球铁具有糊状凝固的特点。因而,随炉料进入铁水中的气体及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而带入型腔的气体,如来不及排出型腔,也会在铸件表面下的树枝状晶体之间聚集起来,结果亦能形成皮下气孔[1] 。

形成机理

张力说

气孔的敏感程度受表面张力的影响很大。当铁水的表面张力小于某个临界值时,就会促进球铁件皮下气孔的产生,相反,能抑制气孔的出现。金属液的表面张力越小,气体通过砂型孔隙侵入金属液所需的压力就越小,即砂型的气体或外来气体就容易侵入铁水中而形成气孔。

氧化说

浇注时,由于高温铁水对铸型的作用,型内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因而,在铁水和铸型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应。当铸型的透气性不足时,H2,CO,H2S等便会穿过铁水表面层而侵入铁液中。随着铁水温度的下降和粘度的增加,该气体无法逸出,往往在铸铁件的表面皮下形成气孔。降低型砂的水分以及减少铁水的氧化(如降低铁水的氧化结膜温度)均能抑制球铁件皮下气孔的产生,便是该机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气流说

当铁水一旦进入型腔,型内便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铸型内部产生由外向内—即向铸件方向迁移的气体流,如空气、氮气、氢气等,使得金属和砂型(芯)界面上的气体压力猛增,此时皮下气孔的形成趋势便会上升相反,如果阻止气体向铸件方向迁移,使铸型内部产生由内向外排出的气体流,那么,就能从根本上防止产生皮下气孔.如减压排气铸造法和正透气性梯度法便是该机理成功的应用[2] 。

影响因素

冷却条件

1、浇注温度涉及浇注温度对铸铁皮下气孔影响的文章,可以说,已经很多,可各自的实验结果却不尽相同,有些看起来似乎是矛盾。例如:

(1)球铁皮下气孔的大小及数量随着浇注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2)随浇注温度的降低( 1 400℃-1 350℃-1 300℃ ),皮下气孔的个数随之增多。

3)当浇注温度在1356℃和1 200℃时,皮下气孔基本消失,或者显著减少,而当浇注温度在1 285℃和1 304℃时,皮下气孔却相当严重。当浇注温度小于1 300℃时,便出现了皮下气孔,尔后随浇注温度的继续降低,皮下气孔的严重程度增加

(4)浇注温度在1 300-1 400℃之间不出现皮下气孔。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当浇注温度在1 350℃- 1 400℃之间时,球铁件形成皮下气孔的可能性最小,这一点也被作者的生产实践所证实。

2、铸件厚度据文献报道,铸件壁厚从6mm增至25mm时,针孔也随之增多,壁厚更大时,针孔又减少。而文献指出,自从型内处理球铁以来,气孔一直发生于厚断面铸件上(75mm)。因此,一般来说铸件壁厚小于6mm以及壁厚大于25mm时,铸件不易出现皮下气孔。

3、冷铁一般认为,冷铁可以控制结晶过程,但不能消除气孔。文献的对比试验表明,型腔里放30^ 40mm厚的外冷铁,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呛火现象,夏季时更为严重。由此可见,用冷铁消除气孔也许不是一个好方法,特别是当冷铁严重锈蚀时。但如果将冷铁和冒口或其它措施(如浇注温度、型砂添加物等)结合起来,倒有可能达到分散和减少皮下气孔的目的[3] 。

型砂添加物

1、水分球铁件的皮下气孔实则是反应性气孔,铁水与铸型(水分)的反应所形成的气体乃是造成气孔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型砂的水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证明,铸型依次按下列顺序减少皮下气孔:湿型一干型一水玻璃砂型一壳型。陈希月等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型砂水分超过6%,随水分含量的增加,气孔倾向增大,型砂水分达7. 6%时,在所有不同壁厚的试样中均出现了严重的气孔。

2、煤粉随煤粉加入量的增加,皮下气孔数目急剧减少,当其加入量大于3%以后,皮下气孔减少的趋势明显变慢。同时还发现,因硬沥青(天然沥青)防止皮下气孔的效果比煤粉还要好,这是由于,与煤粉比起来,硬沥青含有较多的低温挥发物的缘故。吕秀如也认为,煤粉加入5% -7%,即可减少皮下气孔,这是因为,煤粉在浇注后一部分气化,一部分焦结,隔开了铸型和铁水,从而阻止了气体向铁水内部的浸入。

铸型中添加1%或稍多一些的煤粉,就能完全消除皮下气孔,其作用机理在于,煤粉使铸型中产生非氧化性气氛,降低了铁水成分的氧化。由此可见,尽管三位作者对煤粉作用的机理解释不一,但关于煤粉减少皮下气孔的结论却是肯定的.需要强调的是:所加煤粉必须是新鲜煤粉,旧煤粉(尽管是黑的)不能保证不产生气孔。

3、氧化铁粉据试验证实,当型砂中FesOa含量增加时,气孔有所下降,当FesOa含量达到5%时,气孔显著下降.S. F. Carterl经过研究后指出,在湿砂型中加入2%的Fe203,可以使球铁件的气孔废品率由65%降至5%以下,在含N2树脂砂中,加入2% - 5%Fe203,也可大大减少形成皮下氮气孔的危险性。Fe203消除气孔的原因被认为是:Fe203能降低石英砂的烧结温度,因而在铁水与熔融型砂之间形成了粘性的玻璃质层,该层的存在阻止了砂型与铁水之间化学反应的进一步扩展.可见型砂中添加氧化铁的确有减少皮下气孔的形成倾向。

4、其他膨润土加入量在7% - 13%的范围内变化时,对气孔发生的数目未见显著的影响。但减少粘土含量,特别是失效粘土含量,适当增加优质膨润土含量。以及添加氟化氢钱或用轻油处理过的膨润土用水玻璃代替粘土,均可铸出没有皮下气孔的试棒。在加硫的砂型中,也可铸出无皮下气孔的试棒,但是铸铁的显微组织却受到了影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