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谥号从高至低

文人谥号从高至低

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

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

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文——正(“文正”是第一谥),贞(唐只有“贞”无“正”,宋为避仁宗赵祯圣讳,始改为“正”字。元以后又恢复“贞”字,次第仅次于“正”),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