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狩猎最常用的方法

唐朝狩猎最常用的方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研究狩猎的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十分流行狩猎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都喜爱狩猎,而且唐代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序,从田场的选择,时间安排,军政行列,出猎方向,一直到驱兽,围捕,发射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周密的组织,这些都可以从《唐元开礼》中看出,"前期十日,兵部征众庶循田法……前狩三日,本司建旗于所田之后,随地之宜……前一日,未明,诸将各帅士徒集旗下…….将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围鼓吹……每驱必三兽以上,皇帝发抗大绥,皇帝既发,然后公王发……然后百姓猎"。

因狩猎之风盛行,为唐朝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所以便有了很多关于狩猎场面和过程,赞美帝王狩猎,以及描写狩猎对象的诗词,本文将以此来探讨唐朝狩猎文化。

唐朝狩猎成风

唐人喜欢狩猎的风尚是受他们皇帝的影响,我们知道高祖,太宗是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行军打仗,狩猎行围本自是英雄本色,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因长期镇守太原,而当时甘肃,太原一带少数民族众多,鲜卑族人,胡人,汉人杂居,因此形成了骑马善射的粗狂民风,李渊长期居住此地,自然也受民风影响,钟爱骑马射兽,狩猎行为。因此狩猎活动成为当时社会上层的主流时尚,特别是当时的王室贵族对此趋之若鹜。

据史料统计,有唐一代22位帝王中有相关狩猎活动记载的占半数,其中尤以高祖,太宗,高宗,玄宗,武宗为典型代表。《新唐书》记载了唐高祖一生参加狩猎活动多达数十次,有时一年狩猎两三次,而唐太宗在位期间,史书明确记载的狩猎次数多达二十多次,《唐会要》中就记载唐太宗认为"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合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可见唐太宗十分喜欢狩猎,并把狩猎中"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体验的感觉当做人生第二乐事。

唐代已有正规且规模庞大的帝王"狩田之礼",这个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具有检阅武备和操练军队的性质,所以帝王的出巡也被称为"巡守",唐代政府遵循古制,进而形成了固定的狩猎制度,即狩田礼,这种狩田仪式一般是在冬季举行,作为国家 一项重要活动,被纳入五礼之一的军礼之中。

不光是皇帝,中下层人士的狩猎活动记载也很多,如《太平广记》中提到"(刘众爱)少时,好夜中将纲断道,取野猪及狐狸等",而且不光男子,唐代女子也一样喜欢骑马射箭,韩偓《从猎三首》诗云"猎犬暗斜路,宫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尔羽林儿",花蕊夫人《宫词》"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鸡喜进来",这些诗描写的都是宫嫔,宫妓随皇帝田猎,可见在狩猎的队伍中始终有红妆女子参入其中。

连民间妇女,也有参加狩猎的,骑马射箭不输男子,如《宣室志》记载"太原王含者,为振武军都将,其母金氏,本胡人女,善弓马,素以犷悍闻,尝驰健马……杀获甚多,故北人皆惮其能而推重之",贯休《村行遇猎》诗中"猎师纷纷走榛莽,女亦相随把弓矢",由此亦可见狩猎在唐代妇女中已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