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来历和意义

仫佬族的来历和意义

1、来历

“仫佬族是广西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语言与壮、布依、傣、侗、毛南、水、黎等族语言相当接近,同属一个语族……仫佬族的名称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史籍,当时谐音异写为‘穆佬’,宋元时称 ‘木篓苗’,‘木篓’与仫佬(姆佬)同音,仫佬族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定下来的称谓。”

2、意义

仡佬族是我国多民族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依存发展,休戚与共。他们是历史的开拓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时代的创造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仡佬人民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晋代,仫佬族的祖先有被称作“濮僚”的在南北朝,也有的被称为“木笼僚”。 宋、元两代,是仫佬族从僚、伶等中分化成为单一民族的时期。 

根据历史记载与传说,可以推知,仫佬族至晚在元代或明初已居住在罗城一带地区。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

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

《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单一民族,其时间大约在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