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相王是谁

唐朝的相王是谁

李旦

李旦为相王 李旦(公元661-716年),高宗第八子,母亲为武则天皇后。封豫王,又封冀王。武则天废中宗李显后继位,时年23岁,在位10年(公元684-690年,公元710-712年)。病死,葬桥陵。年号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桥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上。

我们知道,李隆基的老爹就是相王李旦,是武媚娘的小儿子,也曾是最听话的政治“傀儡”,在皇位上几上几下,据此有人认为李旦也是一个史上最窝囊皇帝李显式的悲情政治人物,他们一家甚至在酷吏来俊臣最喧嚣尘上、最春风得意、最呼风唤雨的时候,差点被罗织谋反罪满门抄斩,要不是那个视死如归、见义勇为的太常寺乐工剖心明志,救了他们全家(难怪后来李隆基对太常寺十分器重,也积极参与玩票的样子,成了编外“梨园弟子”,图腾之地也),估计“开元盛世”也早已成了“水中花”,大唐也因为没有极盛时期的“开元盛世”的参与和缺位,成了独脚山鸡,而不能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正盛世。

那么,历史上的相王,是不是就像人们脑子中约定俗成的扶不起的阿斗呢?抑或他本来就是雄才大略却扮猪吃老虎呢?因为在他的强势女皇母亲的铁腕统治下,他也必须是韬光养晦,说白点就是装子孙,才能度过那种风雨如晦的酷吏高压政治时代,也才能为李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养精蓄锐为革命作最后搏杀,这个就有点扑朔迷离令人寻味了。

那么,究竟开创盛世的强势皇帝李隆基的老爹李旦,是装子孙还是窝囊没本事呢?以下,我们试图引用一些资料加以说明一下。至少按照“成王败寇”的历史定律来说,最后由“窝囊”没有治国大略,只知忍辱负重的相王政治集团和他最有才干的儿子李隆基,完成了李唐最漂亮的政治反击战,夺得了对政府最大份额的控股,那么我们也姑且相信相王的装疯卖傻,是完全为了政治上的必要原始积累。

根据某些历史研究者认为,相王的政治班底,也就是自成一派的相王集团,是李唐复国得以实现的最重要政治力量之一,可以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政治派别。据说,从第二次“玄武门之变”(也就是“神龙政变”)开始的一系列李唐复国的政治斗争中,相王和他的政治团队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朝中除了强悍的武氏集团外,太子李显、相王、太平公主都有自己的政治班底,都有问鼎中原的实力,却都没有绝对实力,所以大家都在分化瓦解和重新组合的动态政治中纠结聚集。武则天晚年罢免魏元忠和李峤,据说是引发“神龙政变”的重要诱因,因为一下子打乱了暂时平静的政治水面,因此政治的重新洗牌势在必行。

按通常的说法,武媚娘的宰相魏元忠(李唐复国的重要人物

李旦

唐朝第五位皇帝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圣历二年(699年),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唐朝光复。景云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