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历史地位

绝句的历史地位

绝句是唐诗中常见的体裁,四句一首,每句可以是五个字也可以是七个字,特殊情况下还有每句六个字的绝句。绝句能够在唐代流行,和它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有很大关系。绝句可以单纯写景、也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情景交融夹叙夹议,有利于诗人表达情感,不受形式的限制。

唐诗绝句能够流传千年和只有四句有很大关系。设想一下如果是长篇大论,一定会影响传播。四句话,20个字或者28个字,反复读几遍就记住了。当我们盼着回家的时候会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我们看到夏日荷塘美景的时候会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我们试图分析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的时候会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诗的魅力,它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