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的三个文化隐喻

巴别塔的三个文化隐喻

第一个隐喻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

第二个隐喻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其支持以便稳固江山。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

“巴别塔”的第三个隐喻乌托邦工程,不论这些工程是基于人的道德愿望还是“理性”计划。这些一直在提醒我们,人不过是凡人,永远无法成为全知全能的神。

1、象征“神之门”

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同一词汇(“巴别”)在两种语言里竟会意思截然相反,着实令人费解。其实这是有缘由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王国,拆毁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烧毁圣殿,将国王连同近万名臣民掳掠到巴比伦,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2、象征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人们普遍认为,“巴别”塔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王的王位是马尔杜克授予的,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别”塔作为礼物敬献给了他。

3、象征军事瞭望的哨所

有人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的底层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则是用于军事瞭望的哨所。正是这座塔使得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攻下巴比伦后,即被“巴别”塔的雄姿折服了。

他不仅没有毁掉它,反而要求他的部下在他死后按照“巴别”塔的样子,在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门南基(埃特门南基是“巴别”塔的另一个名字,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