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上中下天竺典故

法喜寺上中下天竺典故

据《天竺山志》载:东晋咸和初(咸和元年为公元326年),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今杭州),登武林山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由此,山名天竺,峰称飞来,峰北建寺称灵鹫寺,峰前建寺名曰灵隐。原本,“天竺”是古代中国对今印度和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更名为印度。而“天竺”二字,也因佛缘,落户在了杭州西边的山丘里。

寺内的墙壁浮雕与假山流水

到了后来,后人把峰南所建各寺称“天竺寺”,分为上、中、下三天竺。其中,下天竺寺创建最早,是杭州唯一的女众寺院,路上漫步,常能遇尼姑行者。到了清代,乾隆又亲题寺额,将上中下天竺三寺,分别赐名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