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窟由来

船窟由来

船窟村位于市区东南,沿介休至出流山公路前行,过船窟桥不远,公路右边有船窟村牌,且到村水泥路与介出公路也连接。该村东邻木壁村,南为苗沟村,西临甘草岭村,北是南坡村。

该村地处土石山区,地势较高,据传,古时介休为晋阳湖址,该村位于湖岸,周围山丘呈一窟形,可避风袭,往来船只停泊于此,系舟歇脚。又因村居山凹,形似山窟,故称:船窟。村名由此而来

当地乡民称,先有船窟村,后有介休城。这与人们口口相传的,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同一道理,因只有空出湖水,成一平川,才可有村,有城。船窟村山崖顶端,拴船铁桩,因年代久远,桩体逐层氧化锈蚀剥落,今己无存,唯此民谣及千古传说为后人耳熟能详

遥想当年大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行至大湖南端,今灵石城西南约20里处,发现三湾口北,山峦间一道巨形石壁挡住湖水南下,禹王率众凿石开山13载,终打开石壁,湖水注入汾河,空出晋阳盆地,留下: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千古佳话。灵石县:夏门、王禹、三湾口。村名便由此得名。介休船窟的村名来历,也印证了这一经久相诵的传说

船窟村有一乡民俗称寨子的地方,前些年是船窟大队的一小队,现乡民全搬在下头居住。此寨子不仅是船窟村最早居民点,也可称得上介休最古老村庄之一。漫步在寨子里,亲临目睹那些整条整条沙石垒砌的墙体,石磙,石碾……当年螺号的回荡,船工逗留于此的情景猛然间浮想在脑际。

船窟村,以胡姓,马姓,陆姓为大姓。有胡马二姓陆半家之说。民谣所言的陆半家,系指南坡村一陆姓男子入赘船窟村一寡妇的史实,后来陆姓家族发展成该村大户人家。

船窟村古民居及寺庙建筑,幸存很少,只有大门匾为三皇庙的寺院中,东西配殿及戏台还在,戏台墙体上的龙虎壁画和屋檐枋雀替,这些木雕还透析着些古韵。三皇庙右上方的阎王庙,据说规模较大,但也是瓦砾一片,唯有古柏及地上躺着两块石碑尤存

船窟村虽在册人口将近400人,但由于没有了学校,多户家庭基于子女上学,陆续迁离了这块土地,村内实际居住人口逐年减少,尤其部分年青家庭举家搬迁,现村中留守者仅有80人左右。

船窟村也许将来会择地建村或消失,但该村该地承载的,晋阳湖畔钉桩系舟的历史,并不会暗淡,以及船窟村人文历史,抗战时开辟的船窟、木壁、后崖头根据地,作为介休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还将伴随着,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千古传说而世世传诵,代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