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农种桑典故

弃农种桑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紧邻。公元前684年,齐鲁之间发生的长勺之战,就以齐国大败告终,虽然后来齐国数次打败鲁国,却也讨不到多少好处。

齐桓公很郁闷,打又打不垮,劝又劝不动,简直是软硬不吃。齐相管仲另辟捷径,提出围绕“齐纨、鲁缟”发动一场经济战,让鲁国屈服。

纨是一种细致光洁的白绢,主要产于齐国,因此又称齐纨缟则是一种细白的生绢,主要产于鲁国,因此又称鲁缟。齐国和鲁国紧邻,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常年都有贸易往来。

管仲请齐桓公带头穿缟做的衣服,又下令百官们也要穿缟做的衣服,不久之后,齐国百姓纷纷效仿,一时之间,缟服遍及齐国。而管仲又下令,禁止齐国百姓生产缟,所有的缟都必须从外进口。

这样一来,鲁缟供不应求,价格猛涨,鲁国百姓见利润丰厚,便放弃了农耕,都来织缟。

不仅如此,管仲还派人张贴告示:凡是商人给齐国贩来一千匹缟赏三百金,贩来一万匹赏三千金。如此这般,鲁国人的热情更高了,鲁庄公也贪图赋税,并不加以制止,于是鲁国家家户户都是织布声,而田地都荒废了。

一年之后,管仲突然下令封闭关卡,不准鲁缟进入齐国,与此同时,齐桓公和大臣们又都开始穿齐纨做的衣服,齐纨又开始流行。

这下可苦了鲁国百姓,不仅堆积如山的鲁缟卖不出去,庄稼也荒废了。鲁庄公这才发现中了计,可是已经晚了,只得派人向齐国买粮食,管仲却趁机抬高价格。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鲁庄公向齐桓公低头,推举他为盟主,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这就是历史上“齐纨鲁缟”的典故,管仲以经济手段开启贸易战,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