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两银子是多少克

古代十两银子是多少克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的:

1、西汉时期:十两银子是161.4克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十两银子是139.2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十两银子是441.76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十两银子是139.2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十两银子是373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的1斤等于16两。两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从有“斤”“两”这两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每个朝代的度量衡都不太一样,白银对于古代中国来说,一直都是个稀缺资源。因此白银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在民间大规模流通。古代称量银子的称叫做戥子,而且使用的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换算方法。所以民间有句顺口溜:千两不用算,六十二斤半。半斤对八两,拳头对巴掌。八两不笑半斤的说法。清代的十两白银等于312.5克。

1、“古代”概念很长。按照明清年代的十两银子换算为人民币,约一万元。

2、计算依据如下:

(1)明清朝时,一两金子兑十两银。其实这个金银价格比比例历朝历代一直比较稳定,相差不多。

(2)现在的金银价格比,是历史上最高的(约1:85)。所以如果用现在的银价直接换算为人民币。就不能反映当时的币值和物价水平。

金价相对比较稳定,按国际惯例适合用金价换算。

(3)金价平均按300元1克算,金银1:10,1克银子合人民币30元

(4)清朝500克等于16两,一两银子(30元*500克/16两 )=937.5元(约1000元)所以古代的十两银子约合人民币一万元。

3、如果按照今日的银价(3.5元/克)直接计算,那么十两银子约合人民币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