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秆蒿子和红杆蒿区别

白秆蒿子和红杆蒿区别

红杆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光沙蒿(学名:Artemisia oxycephala Kitag.)的别名。

半灌木状草本或为小灌木状。主根木质,粗长根状茎稍粗短,木质,具多数营养枝。茎多枚,成丛,直立或斜上升,高50-80厘米,具纵棱,下半部木质,暗紫色或紫色,无毛,老时皮成薄片状剥落,上部草质,黄褐色,具分枝与小枝,枝斜向上。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生于干草原、干山坡、固定沙丘、沙碱地或湖滨沙地池见于森林草原附近地区,局部地区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主要伴生种。

可作防风固沙的辅助性植物。牧区作牲畜的饲料。

白杆子砂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圆头蒿(学名: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的别名。

小灌木。主根粗长,木质,垂直,侧根多,木质,水平伸展或斜向下根状茎粗大,木质,直径1-4厘米,有营养枝。茎通常多枚,成丛,稀单一,高80-150厘米,灰黄色或灰白色,光滑,干时灰褐色,常扭曲,具薄片状剥落的外皮,纵棱细,稍明显,分枝多而长,长15-30厘米或更长,向上斜展或近于平展或弧曲,初时具灰白色短柔毛,后脱落,光滑,灰黄色或上部枝部分为淡紫红色,常具短枝,短枝上常再抽新小枝。

产内蒙古(西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西部、北部)、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生于1 000-2 850米荒漠地区的流动、半流动或固定的沙丘上,也见生于干旱的荒坡上,局部地区常形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蒙古南部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