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三大支点

资本论的三大支点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三大支点”,即一个基础、一个中心、一个 结论组成的一个逻辑链。

1、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创地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和价值运动的规律,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这就为他科学地剖析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对抗性矛盾和必然灭亡的趋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引出两条主线:一条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关系。另一条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一个中心——剩余价值。

全部《资本论》都是围绕剩余价值这个中心展开的,剩余价值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始终。

围绕这个中心,马克思分析了三个过程,阐述了十一大理论:

第一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生产论、资本积累论等三大理论。

第二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阐明了单个资本再生产论,包括资本循环论和资本周转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等三大理论。

第三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阐明了产业利润论、商业利润论、借贷资本和利息论、地租论、收入源泉论等五大理论。

3、一个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揭示了两个必然。

《资本论》科学地证明了一个道理,这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是与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特殊的历史形式,它必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适应不了,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